先天性鼻泪管阻塞伴泪小管阻塞的泪道探通术

作者:刘丽丽; 王媛; 于刚; 吴倩; 张诚玥; 曹文红; 樊云葳; 崔燕辉
来源: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4, 36(04): 298-301.
DOI:10.3760/cma.j.issn.2095-1477.2014.04.018

摘要

目的探讨先天性鼻泪管阻塞合并泪小管阻塞的患儿泪道探通术的效果。方法此病患儿27例(29眼)作为研究组,单纯鼻泪管阻塞23例(30眼)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的泪道探通术,应用荧光染料消失试验(FDDT)及泪道冲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中合并下泪小管阻塞13例(14眼),合并上泪小管阻塞者14例(15眼),成功疏通鼻泪管阻塞26眼,治愈率89.7%;对照组30眼治愈27眼,(治愈率90.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2,P=0.965。成功疏通泪小管者在29眼中仅有11眼,占37.9%。术后FDDT比较,伴有泪小管阻塞组FDDT 0级小于对照组,FDDT 12级大于对照组,x2=7.096,P=0.029。鼻泪管探通成功但泪小管探通失败,仅存单个正常泪小管的17眼,仅存的上或下泪小管一部分能够起到有效的引流泪液的功能(上泪小管阻塞FDDT 0级4眼,FDDT 1级6眼,FDDT 2级1眼,下泪小管阻塞FDDT 0级1眼,FDDT1级3眼,FDDT 2级2眼)。结论先天性鼻泪管阻塞伴泪小管阻塞的患儿,只要存在一个正常泪小管,应用泪道探通术解除鼻泪管阻塞的前提下,患儿溢泪症状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单纯鼻泪管阻塞患儿术后泪液引流作用要好于合并泪小管阻塞者,上或下泪小管均可能起到有效的引流泪液的功能。

  • 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