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究当前全国水土流失监测站点的空间布局在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划下的合理性,促进水土流失监测站点分布的优化发展,分析了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站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构建了一种加权平均模型,以对水土保持监测站点的空间布局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站点的空间分布呈“分布集中、密度不足”的特点,以水土保持为功能导向的生态功能区具有更高的站点分布密度;水土保持监测站点的建设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仅大别山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的监测站点分布评价为优秀级,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等9个区的监测站点分布评价为良好级,其余12个区的监测站点分布评价为一般级。因此,未来仍应在功能导向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加各生态服务功能区域内监测站点的数量,着重于监测站点的密度建设,从而构建科学有效的水土流水和生态服务监测体系。
-
单位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山东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