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福建省福州市西三环快速路为实验靶区,收集颗粒物浓度(PM2.5、BC)、交通量、气象等数据,解析路侧绿化带前后颗粒物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原因,进而提出能够最大化减少路侧慢行道大气颗粒污染的绿地配置方案。研究结果为:(1)路侧大气颗粒物随着远离主干道总体呈现衰减趋势;交通早高峰时段的颗粒物浓度普遍高于晚高峰时段;相较于其他风向(风平行于道路以及风由干道吹向绿化带),风由干道吹向绿化带时,绿化带后颗粒物浓度水平更低。(2)道路绿化带稠密区前后的颗粒物浓度相较于稀疏区的降幅更大;在慢行道上,植被后颗粒物浓度随着垂直高度增加而减少。(3)基于ENVI-met数值模拟分析得出,路侧首层绿化带为行道树+树篱、第二层绿化带为单一行道树的植物配置方案能最大化减少慢行道颗粒物浓度;随着行道树间距的增加,散步道PM2.5浓度先降低后增加,6m为理想行道树间距。为了最大化减少慢行道出行者的污染风险,慢行者应尽量避免在繁忙的高峰时段出行,同时靠右行走,减少与机动车排放源的距离。此外,道路绿化设施的布设应综合考虑当地主导风向、植被物种配置、植被间距以及绿化设施间的横向距离。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