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前后的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和相应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5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于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前后抽取空腹静脉血,对照组健康人于体检日当天抽取空腹静脉血。对比两组的常规凝血指标和凝血因子的具体数值。结果 进行血液透析前后,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均高于对照组,其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进行透析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时间和D-二聚体与进行透析治疗前相比有所降低,其凝血酶时间与进行透析治疗前相比有所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行血液透析前后,观察组FⅦ:C、FⅧ:C、FX:C和FⅪ: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进行透析治疗后的FⅦ:C、FⅧ:C和FX:C与进行治疗前相比均有所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后的凝血功能和纤溶系统与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前相比更为紊乱,从而易导致患者发生出血和血栓的概率明显增加,因此应提高对患者的凝血功能监测的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