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主旋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评论总体上存在重内容轻形式的失衡现象,脱离了形式分析的价值判断极易导致主观随意性。从统计学角度出发,在对该剧的场面类型与场面数量进行量化统计的基础上,将其与《纸牌屋》的场面处理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该剧在场面处理上的鲜明特色与突出成就主要体现在:从纵向看,超越了我国传统"影戏说"主导下舞台化场面的时空局限;从横向看,超越了平行蒙太奇手法,创造性地拆分一个故事场面为多个播映场次,实现从"纺纱式"单一线性结构向"搓绳式"复合线性结构的跃升,在场景转换频率及镜头剪辑率等节奏指标数据统计分析上,甚至超过同类题材电视剧大片《纸牌屋》;从产业看,超越大制作与注水剧,走出了一条向形式创意要艺术生产力与竞争力、保持艺术性与商业性相平衡的新路子。这种建立在量化统计与文本形式细读细究基础上的影视研究,无疑更具有客观性、说服力与生命力,有助于"中国电影学派"走出去。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