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与临床更为接近的大鼠颈动脉内膜剥脱模型,并初步探讨VCAM-1在颈动脉内膜剥脱后再狭窄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36只SD大鼠分为颈动脉内膜剥脱组(实验组)、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采用金刚钻头磨除颈动脉内膜的方法制造内膜剥脱模型,2周后应用高分辨率小动物显微超声成像系统评价血管的狭窄程度,并取材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测定管腔面积,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VCAM-1在血管壁上的表达。结果2周后实验组平均血流速度、管腔直径分别由术前的(130±21.77)mm/s、(0.91±0.31)mm变化至(408±46.12)mm/s、(0.45±0.37)mm,与对照组、假手术组及术前同组比较,均P<0.01;实验组血管内腔面积、内腔面积/总面积分别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均P<0.01;VCAM-1在实验组及假手术组血管壁上呈显著表达,在正常血管壁上轻度表达。结论①该动物模型稳定可靠、更符合临床的手术过程。②VCAM-1在实验组血管壁上呈高表达,说明炎性反应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再狭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