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低剂量恒流控制CT扫描在初治继发性肺结核随访中对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56例初治继发性肺结核患者首次CT检查行自动管电流调制扫描(120 kV,50~330 mA),在治疗期间的前3个月随访时行低剂量恒流控制扫描(120 kV,50 mA)。分别记录和计算两种扫描方式的辐射剂量指标: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剂量和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值。客观图像质量评价包括分析主动脉弓和正常肺实质的信号强度、图像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和噪声的品质因数。采用5分制双盲法评价9种继发性肺结核CT基本病变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与自动管电流调制CT扫描相比,低剂量恒流控制CT扫描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剂量和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值分别下降了68.2%(6.60/2.10 mGy)、69.9%(222.61/66.98 mGy×cm)、70.0%(3.23/0.97 mSv)和67.8%(8.66/2.79 mGy)(P<0.001),主动脉噪声增加了56.2%(40.52/92.46)(P<0.001)而信噪比降低了98.2%(1.04/0.44)(P<0.001),肺实质噪声增加了47.9%(48.84/93.82)(P<0.001),主动脉与肺实质的对比噪声比降低了95.0%(20.12/9.70)(P<0.001),噪声品质因数降低了94.2%(21.89/1.26)(P<0.001)。两种CT扫描方式的主动脉弓和肺实质CT值无统计学差异,对初治继发性肺结核患者9种CT基本病变的图像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低剂量恒流控制CT扫描比自动管电流调制更加显著地降低了辐射剂量,对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无明显影响,推荐用于初治继发性肺结核的随访。
-
单位武警广东总队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