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将"能力"置于治理过程中进行工具化拆解,得到影响治理能力生产的四要素:目标、主体、资源和权力。本质上,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就是由基层治理主体行使其权力,为了达成一定的治理目标而整合、配置资源的能力。多元化的治理主体、多渠道的治理资源和形式多样的治理权力组成了农村基层治理能力的建构基础,使基层具备了应对治理挑战的潜能。一旦接收到明确的目标,潜能即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产机制显化为对外的治理效能。具体原理为:主体首先对完成目标所需投入的成本和可能带来的收益进行预判,并同步考量附着于目标之上的制度的弹性空间,最终综合这两方面的考虑来决定具体的治理策略,针对不同的目标给予不同程度的主体合作、资源整合和权力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