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轨迹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未来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住院的SCAD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共收集828例研究对象, 其中男592例, 女236例, 年龄(66.44±11.71)岁。SCA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NT-proBNP分为3个轨迹组, 即T1低-低组(219例)、T2中高-低组(363例)和T3高-高组(246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1年, 最长随访时间为9年, 主要临床终点事件为MACE。采用酶联荧光法测定患者血清中的NT-proBNP浓度, 通过潜类别轨迹模型确定不同轨迹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多因素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NT-proBNP轨迹与SCAD患者MACE发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发生67(8.1%)起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包括全因死亡43例(5.2%)、心力衰竭死亡13例(1.6%)、非致死性心肌梗死9例(1.1%)、非致死性卒中15例(1.8%)。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 以MACE、全因死亡和心脏衰竭死亡为观察终点事件时, T1、T2和T3组SCAD患者间的生存曲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T2组、T3组患者MACE发生风险分别为T1组的1.708倍(95%CI 0.72~4.05)、3.842倍(95%CI 1.625~9.081), 且NT-proBNP轨迹组的MACE发生风险线性趋势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SCAD患者PCI术后的NT-proBNP轨迹组与MACE发生风险之间存在强关联, 可作为 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随访期间动态监测NT-proBNP以获取纵向轨迹有助于识别SCAD高危患者, 以便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
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