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地处河北平原腹地的景州地区由于地势低下,水患频发。在长期的抗洪防水实践中,境内相继开展了若干次水道治理活动,修建了一系列水利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当地的水患,并使得区域内部的水系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对景州影响较为深远的措施有两个:一是惠民渠的开浚,二是江江河与大洋江的开凿。这两项水利工程竣工后,景州境内的水患防治格局焕然一新,基本上奠定了这一地区疏水排水的基础,也促进了黑龙港水系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