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征, 为儿童不明原因发热的早期诊断提供线索。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357例不明原因发热患儿的病因构成、年龄、性别、病程、住院时间、确诊时间及急性期的炎症因子水平等临床资料行病例对照分析。依据疾病种类分为感染性疾病组(简称感染组)、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组(简称非感染组)、肿瘤性疾病组(简称肿瘤组)和其他疾病组(简称其他组)。依据年龄分为<1岁组, 1~<3岁组、3~<6岁组、6~<12岁组及12~<18岁组, 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357例患儿中男217例、女140例, 就诊年龄5.1(2.0, 9.3)岁, 起病年龄3.9(1.3, 9.2)岁, 确诊时间94(66, 213)d, 住院时间8(6, 14)d。感染组163例(45.7%)、非感染组133例(37.2%)、肿瘤组21例(5.9%), 其他组40例(11.2%), 4组间起病年龄差异有统计意义(H=94.01, P<0.01), 非感染组起病年龄均分别大于感染组、肿瘤组、其他组[9.8(3.6, 11.5)比3.0(1.2, 7.0)、2.3(1.0, 5.2)、0.9(0.5, 1.8)岁, U=41.30、15.94、37.08, 均P<0.01], 感染组起病年龄大于其他组(U=17.64, P<0.01)。感染组男童多于女童[106例(65.0%)比57例(35.0%), χ2=14.73, P<0.01]。对103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进行对比分析, 感染组(40例)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分别低于肿瘤组(6例)和非感组(57例)[9(2, 38)比89(64, 599)、25(8, 78)ng/L, U=51.05、15.70, 均P<0.05], 而白细胞介素2、4、10、肿瘤坏死因子α及干扰素在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3岁组和3~<6岁组感染性疾病分别占同年龄层的51.3%(59/115)和57.1%(40/70), 6~<12岁组和12~<18岁组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分别占同年龄层的55.6%(65/117)和72.4%(21/29)。结论感染性疾病是儿童不明原因发热的主要病因, 且男童较女童更易患感染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 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比例逐渐上升, 成为6岁以上儿童不明原因发热的首要病因。
-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