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儒家关于三代以前的探讨中,上古圣王众多,但孔子删定《尚书》,却独以《尧典》作为开篇。郑玄云:“《书》以尧为始。”如果从孔子的“删削之意”出发,那么“以尧为始”的根本依据来自于帝尧禅让的特殊地位。在历史上围绕着帝尧形象与禅位事迹的争论中,“稽古”意味着尧之禅让只是顺考先王之道的一种表现,并不具有独立的政教价值;“同天”则突出了天命的显现与指示,以及圣人的抉择与承担,由此赋予了帝尧禅让“政教之始”的地位。只有在“同天”的语境下,帝尧禅让才能真正作为垂世立教的事件存在,天命之“公”的意义才得以彰显。
-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