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了解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动物模式标本分类学研究历史,可为遗产地履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要求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参考。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采自该遗产地并确立为模式种的物种,收集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编制了中国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动物模式标本名录。结果表明:(1)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动物模式标本共有204种,隶属于3门6纲22目60科;(2)动物模式标本物种采集最早可追溯到1955年,最近为2013年,两者相隔58年,而采集高峰期为1995–2004年;(3)以国内学者3人合力发表的物种最多(93种,占总种数的45.59%);(4)模式物种的橱柜时间严重滞后,从采集到发表滞后最长的达47年;(5)模式标本涉及66位采集人(或团队),以国内学者居多(63位,占总人数的95.45%);(6)遗产地动物模式标本被保存于27家国内外研究机构或私人收藏,国内收藏1,504号标本,国外收藏7号;(7)遗产地动物模式标本物种发表于169篇文献,中文文献有155篇,外文文献有14篇。随着研究的深入,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有更多的新种不断被发现,说明遗产地物种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存在被低估的可能性,暗示遗产地的物种分类研究工作仍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
-
单位铜仁学院; 贵州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