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有什么”而非“缺什么”“像什么”的科学史考察思路下,对中国传统社会“纯粹本土科学”最后一高峰——《本草纲目》科学特质进行尝试性梳理。哲学渊源上“理实二学”印迹明显、精神气质上“德统领智”与“智因德丰”、逻辑形式上重“取象类推”的多元策略、知识秉性上“求权”但不“求力”以及生长形态上“退着朝前走”,为梳理的主要结果。具有这些特质的《本》,是中国传统科学“样板房”。在现代社会,包括《本》在内的中国传统科学,要处理“保真性”和“可融性”的矛盾,需避免“后殖民批判”和“反向格义”,与西方科学“会通以超胜”,“相释”不“相噬”。“有什么”的考察思路,正是对这些策略的自觉试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