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四川湿热地区豆禾混播草地的适宜施氮水平,为该区豆禾混播草地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该区建植的紫花苜蓿(Mediccago sativa L.)、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和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混播草地为材料,设N1(低氮,150 kg/hm2纯氮)、N2(中氮,300 kg/hm2纯氮)和N3(高氮,450 kg/hm2纯氮)3个氮素水平,研究不同氮素水平下混播草地产量和营养品质。【结果】豆禾混播草地年平均干草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N3处理干草产量最高,达13.80 t/hm2,较N1和N2处理分别高37.45%和9.18%(P<0.05)。牧草粗蛋白(CP)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RFV)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4茬刈割中N3处理CP含量较N1处理分别高3.64%、8.36%、10.67%和12.08%(P<0.05);N3处理的相对饲喂价值最大,为157.35;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平均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氮肥显著提高了豆禾混播草地产量并改善营养品质,采用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评价进一步得出,450 kg/hm2纯氮处理时豆禾混播草地产量和营养品质最佳。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