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方的儿童社会救济从宋代开始设置,发展到清代,育婴堂已成为儿童救济的专门机构。本文以清代扬州育婴堂和京师育婴堂的建立与发展为切入,通过个案研究对清朝育婴堂的经费来源、普及情况以及发展动因等方面进行剖析,可以分析出育婴堂的性质:形式上是官府监督管理,实际上核心力量仍是士绅阶层,而中央和地方政府对育婴堂的态度最为"微妙",官方主张有威望和资产的士绅帮扶育婴堂,却对社会保障不制定律令法规,默认其为"细枝末节",这就使得育婴堂的救助效果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