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价上海市浦东新区儿童支气管哮喘分级诊疗模式的效果。方法根据就近原则, 将2016年7月至2017年5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6个月~17岁患儿分为专科医院组和社区医院组2个队列, 进行12个月的治疗和随访。收集哮喘控制水平、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用药依从性及卫生经济学指标。结果分析524例患儿数据, 其中专科医院组300例, 社区医院组224例。按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标准, 2组每月哮喘控制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第12个月专科医院组良好控制率提高12.4%(P<0.01), 社区医院组提高22.9%(P=0.015);按C-ACT标准, 2组患儿每月良好控制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呈逐月上升趋势。分级诊疗第12个月时专科医院组和社区医院组依从性良好患儿比例分别为78.3%(235/300例)和75.0%(168/224例),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0)。分级诊疗12个月后, 专科医院组和社区医院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分别为1.0次和2.0次(P=0.269), 哮喘住院率分别为3.0%(9/300例)和4.9%(11/224例),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9);专科医院组呼吸道感染次数(2.0次)低于社区医院组(3.0次)(Z=-3.308, P<0.05), 社区医院组总治疗费用(2 471.5元)低于专科医院组(3 445.5元)(Z=-3.336, P<0.0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级诊疗12个月后专科医院组和社区医院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呼吸道感染次数、因哮喘住院率均较分级诊疗前12个月下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上海浦东新区儿童哮喘分级诊疗模式可改善哮喘控制水平、C-ACT评分、哮喘药物治疗依从性, 提高卫生经济学效益, 是儿童哮喘治疗管理的有效途径。
-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