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廖山涛是一位具有国际声誉和世界影响的中国数学家。他于1920年出生于湖南衡山,1938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1942年肄业后辗转于多所中学任教。1946—1950年在北京大学数学系、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工作。1950—1956年赴美留学,在陈省身的指导下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并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等单位从事代数拓扑的研究工作。1956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直至1997年去世。20世纪60年代,廖山涛从代数拓扑转向刚刚兴起的微分动力系统,是国际上这一领域的几位先驱者之一。他相继提出典范方程组和阻碍集两个基本概念,并以此为核心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研究体系(廖理论),是中国微分动力系统的奠基人与开拓者。1986年,第三世界科学院将首次颁发的数学奖授予廖山涛,并选举他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廖山涛还于1987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荣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在2002年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时任国际数学联盟主席的帕里斯(J. Palis,1940—)在开幕式的讲话中高度评价廖山涛的功绩,认为中国数学由陈省身、华罗庚、冯康、谷超豪、吴文俊和廖山涛等人共同奠基和培育[1]。目前科学史界关于廖山涛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2020年是廖山涛诞辰100周年,北京大学举办了“纪念廖山涛先生诞辰100周年暨微分动力系统研讨会”(下称“研讨会”)。经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校长汤涛院士的推荐与“研讨会”主办方的邀请,笔者受命为廖山涛撰写一篇学术传记。为了详细了解廖山涛对微分动力系统的贡献,笔者特地对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文兰院士进行了访谈。受访人文兰,安徽泾县人,1946年出生于甘肃兰州,现为北京大学数学教授。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81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导师廖山涛。1986年获得美国西北大学博士学位,1988年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工作至今。文兰长期下苦功学习廖山涛独创的理论和方法,在微分动力系统的研究中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文兰于1996和2011年先后荣获中国数学会陈省身奖与华罗庚奖,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4—2007年担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受访人:文兰访问整理人:王涛、付晓青访谈时间:2020年12月4日; 2021年7月7日访谈地点: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文兰院士办公室

  • 单位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