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费尔巴哈通过“类”概念确立了人的利己主义和本源“爱”意志的道德形成基础,以哲学发展的“绝对否定”态度规定了善恶的对立评判。恩格斯脱离了费尔巴哈抽象的人的设定,转向现实活动对人进行考察,否定了费尔巴哈永恒的“爱”,明确了社会与道德发展的必然性和“恶”在历史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并以生产关系形成的阶级社会为背景对道德内容进行充实,阐明了道德在不同历史中发展的必然性和相对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