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直肠癌骶前复发患者由于既往直肠癌根治手术, 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原有盆腔器官毗邻结构, 复发肿瘤组织与盆腔内结构分界欠清, 常规CT检查由于其软组织分辨率较差, 对于实施放疗前准确的靶区勾画存在一定困难。故本研究探索磁共振成像(MRI)在直肠癌根治术后骶前复发病灶靶区勾画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 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经病理证实、或经多学科团队(MDT)讨论、MRI和CT及病例信息完整的直肠癌根治术后骶前复发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T和MRI图像中勾画出的患者骶前复发的肿瘤区域(GTV), 包括骶前复发病灶(GTVT)和转移淋巴结(GTVN), 计算出GTV体积, 测量肿瘤边界及径线等指标, 比较在MRI和CT两种影像方法中的差异。结果 30例患者在CT中勾画测量所得GTV体积均大于MRI, 其中GTVT-CT中位体积为67.86(范围5.12~234.10)cm3, 明显大于GTVT-MR的43.02(范围3.42~142.50)cm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88, P<0.001)。CT与MRI勾画的GTVN值分别为(0.43±0.11)cm3和(0.40±0.10)cm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50, P=0.132)。在CT图像中勾画的骶前复发病灶的各边界及径线的均值均较MRI图像中所勾画的边界大, 其中GTVT的上下径CT和MRI分别为(6.66±2.92)cm比(5.17±2.40)cm(t=5.466, P<0.001), 前界分别为(3.24±2.51)cm比(2.69±2.48)cm(t=4.685, P<0.001), 前后径分别为(4.92±2.02)cm比(4.04±1.57)cm(t=6.210, P<0.001), 左界分别为(3.05±1.00)cm比(2.64±0.78)cm(t=2.561, P=0.016), 右界分别为2.66(0.00~4.23)cm比1.82(-1.10~3.59)cm(Z=-3.950, P<0.001), 横径分别为(5.01±1.78)cm比(3.82±1.29)cm(t=4.648, P<0.001),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前向脏器受累如肠管、前列腺、膀胱以及后向骶骨受累范围的判断方面, MRI显示优于CT。15例患者根据MRI所指导的靶区制定放疗计划并行放射治疗, 10例达临床症状缓解。结论 MRI图像中所勾画的直肠癌术后骶前复发病灶的GTV较CT小, MRI对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边界的判定较CT显示更清晰, 因而能够更加精确地显示肿瘤的侵及范围, 从而指导放疗的准确实施。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