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研究不同磷肥水平下酸性红壤上玉米不同部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群落多样性和组成结构,明确玉米不同部位AMF群落的分布特征及对磷肥的响应差别,以为提高酸性红壤磷素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在酸性红壤上设置了3个磷肥水平包括不施磷、低磷(P 25 mg/kg)和高磷(P 100 mg/kg),并在玉米培养4周后,测定了玉米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了玉米根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AMF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显示:随着磷肥水平增加,玉米生物量显著提高,高磷处理下玉米地上部磷含量显著高于不施磷和低磷处理。取样部位(根部、根际和非根际)显著影响了AMF群落优势属球囊霉属(Glomus)、巨孢囊霉属(Paraglomus)和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的相对丰度,但是磷肥水平的影响不显著。类似地,取样部位而非磷肥水平显著影响了AMF群落香农指数和物种丰富度。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分析结果显示,根部样品与非根际和根际土壤样品AMF群落距离更远,而相同取样部位中不同磷肥水平间AMF群落组成更为相似;置换多元方差分析(PERMANOVA)进一步表明,取样部位而非磷肥水平显著影响了AMF群落组成结构,主要表现在根部样品与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样品不同。因此,酸性红壤上玉米不同部位对AMF群落的影响明显高于磷肥作用,表明AMF应用于酸性红壤时应重点考虑作物部位的特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