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减法”是现行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包含两个例题(如下图)。本内容是继“加法”之后的又一节重要的概念课,对整个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构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际教学中,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生活经验写出减法算式并求出正确得数(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在学前阶段就已经“学会”了)。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减法”这节课还需不需要教?教什么呢?缺乏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往往会攀着学生生活经验的“顺风”一路狂奔,把两个例题放在一个课时一举“歼灭”,大获全胜。但在后续的“青蛙跳水”问题、“摘石榴”问题(详见下文)中,跨不过逆向思维的“坎”。原因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