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修复技术对口腔修复患者修复成功率及牙周指标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口腔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9-01~2020-05我院收治的口腔修复患者86例按照交替分组法分为两组,其中A组43例采用可塑纤维桩进行修复,B组43例采用预成纤维桩进行修复。观察两组修复成功率,对比两组修复前及术后2个月牙周指标[牙菌斑指数(PLI)、牙龈沟出血指数(SBI)及牙周袋深度(PD)],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修复成功率明显较A组高(χ2=6.541,P<0.05)。两组在修复后的PLI、SBI得分较修复前低,而PD均较修复前深(P<0.05);修复后B组的PLI、SBI得分较A组低,而PD较A组深(P<0.05)。与A组相比,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塑性纤维桩与预成性纤维桩应用于口腔修复均有良好效果,但与可塑性纤维桩相比,预成性纤维桩应用于口腔修复患者的治疗中修复成功率更高,且可改善牙周指标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 单位
    巩义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