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紫癜性肾炎预后不良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华荣; 陈朝英*; 涂娟; 耿海云; 王楠楠; 耿玉林; 夏华
来源: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0, 36(07).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为预测和改善儿童HSPN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9年6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肾脏内科住院HSPN患儿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根据患儿预后分为完全缓解组及持续异常组。结果 (1)共纳入108例HSPN患儿,男73例,女35例,发病年龄(9.5±2.8)岁(5~16岁),自初次就诊于本院至末次随访时间间隔2~131个月,平均24.8个月。完全缓解组70例,持续异常组38例,肾脏受累出现于过敏性紫癜病程的1 d至51个月间,肾活检时间为肾脏受累后的5 d至60个月。(2)临床分型以血尿蛋白尿型、肾病综合征型为主,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持续异常组合并肉眼血尿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52.6%比31.4%,χ2=4.659,P=0.031);两组间Scr和血尿素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持续异常组高尿酸血症者比例高于完全缓解组(39.5%比21.4%,χ2=3.998,P=0.046)。两组患儿病初尿蛋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临床治疗后,完全缓解组入组3个月时的尿蛋白阴转率高于持续异常组(55.7%比34.2%,χ2=4.562,P=0.033)。(3)持续异常组在随访(20.16±24.86)个月后,国际儿童肾脏疾病研究组织(ISKDC)病理分级中Ⅱ、Ⅲ、Ⅳ级分别有14例(36.8%)、21例(55.3%)和3例(7.9%),而完全缓解组Ⅱ、Ⅲ、Ⅳ级分别有21例(30.0%)、49例(70.0%)和0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35,P=0.892)。按照IgA肾病牛津分型,36例(33.3%)患儿出现肾小管-间质损害T1(26%~50%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持续异常组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50.0%比24.3%,Z=-2.695,P=0.007)。(4)肾小管-间质损害T1与T0(0~25%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比较,肉眼血尿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9%比27.8%,χ2=13.061,P<0.001);T1程度损害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与T0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38.9%比22.2%,χ2=3.983,P=0.04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小管-间质损害(T1)是HSPN持续不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80,95%CI 1.055~6.310,P=0.038)。结论肾小管-间质损害(T1)是HSPN持续不缓解的危险因素,而肉眼血尿、高尿酸血症可能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相关。

  • 单位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