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分化程度、病灶大小、肝病背景对肝细胞癌(HCC)超声造影廓清过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6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行超声造影检查动脉相呈均匀或不均匀高增强并经手术标本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HCC患者403例。所有病例均为单发病灶。将肿瘤廓清的模式分为动脉相、门脉相、延迟相开始廓清及不廓清。其中高、中、低分化HCC分别为115、156、132例;常规超声测得肿瘤最大径≤3.0 cm、3.15.0 cm、>5.0 cm分别为116、154、133例;肝硬化239例,非肝硬化164例。采用R×C表的χ2检验比较不同分化程度、不同大小HCC各廓清模式所占比例差异,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采用Pearsonχ2检验比较不同肝病背景HCC各廓清模式所占比例差异。结果 403例HCC患者,不同分化程度的HCC在动脉相开始廓清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分化组HCC在门脉相开始廓清的比例均低于中分化组、低分化组HCC,高分化组HCC延迟相开始廓清、不廓清的比例均高于中分化组、低分化组HCC,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门脉相:χ2=10.358、43.789,P均<0.01;延迟相:χ2=5.134、P<0.05,χ2=13.069、P<0.01;不廓清:χ2=8.669、25.899,P均<0.01)。中分化组HCC在门脉相开始廓清的比例低于低分化组HCC,不廓清的比例高于低分化组HCC,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门脉相:χ2=8.847;不廓清:χ2=7.396,P均<0.01);但是中分化组HCC与低分化组HCC在延迟相开始廓清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大小的HCC在动脉相、门脉相、延迟相开始廓清及不廓清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背景与非肝硬化背景HCC在动脉相、门脉相、延迟相开始廓清及不廓清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病背景及病灶大小对HCC超声造影开始廓清的时相无明显影响,不同分化程度HCC超声造影开始廓清的时相具有一定的差异,高分化HCC大部分表现为延迟相开始廓清或不廓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时应适当延长扫查时间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超声造影有助于对肝脏肿瘤的定性诊断及病理分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