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诊断HIV/AIDS患者HIV-1整合酶区基因突变及整合酶抑制剂耐药分析

作者:严文霞; 黄金萍; 陈荣凤; 秦英梅; 黎彦君; 廖艳研; 蒋俊俊; 梁丽娟; 黄耀锋; 黄丽静*; 梁浩*
来源:现代预防医学, 2023, 50(03): 545-550.
DOI:10.20043/j.cnki.MPM.202206088

摘要

目的 了解广西新诊断HIV-1感染者整合酶抑制剂(integrase stand transfer inhibitors,INSTIs)耐药率、HIV-1整合酶区耐药相关多态性位点的突变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课题组2019年10月—2020年3月收集的广西新诊断HIV/AIDS患者血液样本,提取HIV-1整合酶区RNA、巢式PCR扩增整合酶基因并测序。利用斯坦福HIV耐药数据库确定患者HIV-1整合酶区耐药突变位点并计算患者耐药率。通过序列比对分析HIV-1整合酶区耐药相关多态性突变位点,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IV-1整合酶区耐药相关多态性位点发生突变的影响因素。结果 320例HIV-1患者的HIV-1整合酶区序列中,以CRF01_AE亚型(39.4%)为主,耐药率为2.19%,主要耐药突变位点为E92K(0.62%),次要耐药突变位点主要为E157Q(1.25%)。发生频率较高的HIV-1整合酶区耐药相关多态性位点有L74V(0.94%)、E138D(1.25%)和G163E(3.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IV-1整合酶区耐药相关多态性突变的影响因素中,壮族是汉族的5.10倍(95%CI:1.81~18.26,P=0.005),CRF08_BC是CRF01_AE的2.90倍(95%CI:1.04~8.70,P=0.048)。结论 广西HIV-1新诊断感染者INSTIs耐药率水平较低,CRF08_BC亚型是HIV-1整合酶区耐药相关多态性位点突变的危险因素,应将INSTIs耐药监测纳入现有耐药监测工作中。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