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飞秒激光制瓣LASIK(FS-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患者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接受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中高度近视患者35例(69眼)为人工晶状体组,选择同期接受FS-4ASIK的中高度近视患者38例(76眼)为LASIK组,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和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此外,术前两组患者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CSF)、眩光对比敏感度(glare CSF,GCS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检查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度数,计算有效性系数和安全性系数,同时进行CSF和GCSF检查;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人工晶状体组等效球镜度数为-4.00~-12.00(-8.86±3.70)D,LASIK组为-4.00~-11.75(-8.51±4.2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和等效球镜度数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人工晶状体组有效性系数和安全性系数均优于LASI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人工晶状体组CSF在1.5 c·d-1、3.0 c·d-1、6.0 c·d-1、12.0 c·d-1和18.0 c·d-1等空间频率,均优于LASI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人工晶状体组GCSF在1.5 c·d-1、3.0 c·d-1、6.0 c·d-1和18.0 c·d-1等空间频率,均优于LASI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4 h有4例(7眼)患者出现眼压升高,给予前房穿刺放液后眼压得到控制,未见晶状体混浊患者。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FS-LASIK均可安全有效地治疗中高度近视,但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效果更好,术后患者有效性指数、安全性指数、CSF和GCSF均优于FS-LASIK。

  • 单位
    河北省眼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