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采用结构拼图观察糖尿病患者全视网膜光凝(PRP)前后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SNP)的变化, 探讨PRP对SNP的损伤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于2019年4—11月纳入拟在山西省眼科医院行PRP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Ⅳ期的患者57例114眼,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水平-垂直激光组和垂直-水平激光组。其中水平-垂直激光组29例29眼, 光凝顺序为颞侧-鼻侧-下方-上方;垂直-水平激光组28例28眼, 光凝顺序为下方-上方-颞侧-鼻侧。选择病情较重的眼为治疗眼, 对侧眼为对照眼, 分别于PRP治疗前、每次光凝后1周和PRP完成后1个月采用角膜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CCM)采集SNP涡状结构及其周围2~3 mm区域的图像, 采用Photoshop CC 2017图像处理软件合成拼图, 于Neuron J图像分析软件中测量涡状区神经纤维长度(NFL);于每次光凝后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调查患者激光术后治疗眼疼痛情况;比较患者不同眼别及不同光凝顺序组间不同观察时间点SNP的NFL变化。结果治疗眼PRP后有11眼出现不同程度SNP神经结构缺失的神经损伤表现, 对照眼SNP神经纤维未观察到明显变化。不同观察时间点治疗眼与对照眼NFL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眼别=2.020, P=0.039;F时间=4.062, P=0.001)。水平-垂直激光组在第1次光凝后和第2次光凝后出现光凝侧SNP结构缺失;垂直-水平激光组在第3次光凝后和第4次光凝后出现光凝侧SNP结构缺失。2个组间治疗眼NFL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099, P=0.754), 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NFL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231, P<0.001)。PRP后治疗眼出现疼痛者9例, 其中7例疼痛发生于第1次光凝后。结论 DR患者PRP后可出现SNP损伤, 水平径线光凝时容易导致光凝侧的SNP损伤。
-
单位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 山西省眼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