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采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3D HR MRI)技术评估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责任斑块的强化特征,分析斑块强化特征与卒中发生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卒中发生至HR MRI检查的时间间隔,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MRI室收集的61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早期组(<4周,26例)、中期组(4~12周,20例)和晚期组(>12周,15例),行T1WI、T2W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磁共振血管成像等常规头颅MRI检查,以及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T1WI及增强3D-SPACE T1WI序列扫描,将3D-SPACE T1WI序列上斑块增强前、后信号强度进行对比,定性分析斑块的强化程度,定量计算斑块的强化率,分析斑块强化特征及其与卒中发生至HR MRI检查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 3D HR MRI上责任斑块表现为管壁月牙形偏心增厚或者环形增厚,T1WI上多为稍高信号,注入对比剂后呈不同程度的强化或者无强化。对纳入的61例脑梗死患者的斑块强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早期组26例斑块明显强化21例(80.8%),轻度强化4例(15.4%),无强化1例(3.8%),强化率为80.49%±18.64%;中期组20例斑块明显强化2例(10.0%),轻度强化14例(70.0%),无强化4例(20.0%),强化率为52.09%±18.17%;晚期组15例斑块轻度强化2例(2/15),无强化13例(13/15),强化率为12.16%±10.44%。统计学分析显示3组间强化程度及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34,P<0.01;F=78.403,P<0.01)。进一步分析,早期组和中期组强化程度及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7,P<0.01;t=5.179,P<0.01),中期组和晚期组强化程度及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4,P<0.05;t′=8.189,P<0.01),早期组和晚期组强化程度及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96,P<0.01;t′=15.044,P<0.01)。卒中发生至HR MRI检查的时间与强化率呈显著负相关(r=-0.903,P<0.01)。结论 HR MRI增强扫描能清晰地显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强化,随着发病时间间隔的延长,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强化逐渐减弱,为由强化程度判断斑块的易损性提供了依据,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单位神经内科;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