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林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物理性质评价

作者:李钢; 刘祥超; 张由松; 石鑫; 王冉; 陆芳春
来源:人民长江, 2019, 50(03): 88-93.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19.03.016

摘要

毛竹林地过度经营开发导致了林地生态系统的恶化,通过实施林下灌草植被恢复可以改善林地植被结构、增强水土保持功能和改善林地土壤性状。因此,开展毛竹林下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物理性质评价,有利于指导毛竹林的经营与管理。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毛竹纯林下种植灌木和种植灌草两种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持水能力和孔隙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过度开发毛竹林地进行植被恢复可以增加土壤非毛管孔隙数量,提高土壤持水能力11%~26%,土壤持水能力与孔隙数量有密切的关系。毛竹纯林、毛竹林下种植灌木和种植灌草模式的灰色关联度平均值分别为0.5273,0.6441和0.7652,说明毛竹纯林下种植灌草植被模式的土壤物理性质最优,该模式可以显著改善毛竹纯林地的土壤物理性质。

  • 单位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