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豫西地区三叠纪陆相遗迹化石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遗迹化石在丰度、多样性、生物扰动指数、造迹生物行为习性和营养类型、潜穴直径和阶层方面的特征及变化. 豫西地区早、中三叠世遗迹化石记录了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大灭绝事件(PTME)后底栖生物群落由残存向复苏和辐射的演变: 后生动物体型由小到大, 行为习性和营养类型复杂性逐渐增加, 生活空间从表层和半内栖层向浅、中、深阶层扩展, 生态空间占据率逐渐提高, 对沉积物的改造和利用能力逐渐增强. 晚三叠世遗迹化石变化趋于平稳但有波动.椿树腰组中遗迹化石的演变主要受沉积环境的影响, 其上覆谭庄组遗迹化石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提高是巨型季风、沉积环境(水深)和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