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盛宣怀等人在湖北用西法开采煤铁,直接源于洋务企业对煤铁资源的迫切需求,根本上则在于清廷对国际形"势"的新判断,既是其抢先控制战略资源、抵御列强军事威胁的应急之举,也寄托着其开辟利源、借"利"生"势"的远期考量。李、盛主张通过煤铁自给维护经济利权,将"利导"作为"话语"论证西法开矿的合理性,隐含了其借洋务成绩提升政治权力的功利心态。他们用经由洋矿师的勘矿报告等途径获得的矿产新知识指导实践,采取了"先煤后铁、土法先行"等措施应对资金、人才缺乏诸问题。为减弱机器开矿对地方经济—社会生态的冲击,李、盛以"动之以利、结之以义、控之以势"为原则,逐渐摸索出一套对地方利益的补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