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理解是一种“移情能力”。历史理解是对历史进行设身处地感悟的过程,它是历史认识论的基础,亦是历史解释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前提[1]。然而,历史理解极具个人的主观色彩,对历史的解释、评判、态度、观念等总会夹杂理性认知和情感取向,以至于对历史的解释发生偏差,对历史的表述无理无据,陷入纷繁的历史表象中,混淆历史中的时序、因果,对历史作出偏颇的评判,割裂历史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总之,历史理解的培养目标及达成度测量如同“海市蜃楼”一般,时隐时现且捉摸不透,成为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困扰之一。另一方面,项目是学习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