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是一个世界性的话语,中外学者对此有较深入的研究,其核心观点是社会成员主动承担与自己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并为之负责。进入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担当被赋予了新内涵,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偏弱,主要表现在大学生角色不清致使责任担当定位模糊,主客观环境变化致使责任担当信念弱化,以及履行能力偏弱无法保证责任担当的成果落实。究其原因,责任担当的社会风气并未实现,高校责任担当教育并未完全落实,家庭责任担当教育缺位。要破除这一局面,要加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主体的联动,探索“思想素质、专业能力、匠心精神”培育内容的融合,倡导“典型示范、自我教育、实践育人”三方合力的培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