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应用盆底三维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评估不同方式分娩后肛提肌的损伤情况,为临床提供盆底肌损伤相关的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初次分娩的产后女性280例,其中自然阴道分娩组120例,产钳助产组40例,剖宫产组120例,均行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对肛提肌损伤进行诊断评估,比较三组产妇的肛提肌损伤率,分析肛提肌损伤的产科相关因素以及不同分娩方式肛提肌损伤产妇的产科相关因素。同时进行盆腔MRI检查,分析两者诊断肛提肌损伤的一致性。结果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自然阴道分娩组、产钳助产分娩组和剖宫产组产妇的肛提肌损伤率分别为11.7%、50.0%和4.2%,产钳助产组的肛提肌损伤率明显高于阴道自然分娩组,阴道自然分娩组的肛提肌损伤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提肌损伤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为(96.73±30.71) min,明显长于肛提肌无损伤组的(43.67±32.88) min,新生儿头围为(340.03±14.34) mm,明显大于肛提肌无损伤组的(322.44±8.17)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产妇发生肛提肌损伤的新生儿头围为(348.04±8.83) mm,明显大于产钳助产分娩组的(336.37±14.01) mm及自然阴道分娩组的(329.93±11.13)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钳助产组产妇发生肛提肌损伤的第二产程时间为(100.50±32.49) min,明显长于阴道自然分娩组的(73.28±33.57)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和MRI对肛提肌损伤的诊断一致性相关Kappa系数为0.916。结论盆底三维超声可有效地评估肛提肌损伤,超声和MRI对诊断肛提肌损伤有较好的一致性。
-
单位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