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系统(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预后及安全性,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拟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50例,按手术内固定方法将其分为DHS组、PFNA组和LPFP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情况、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近期和远期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DHS组和LPFP组的手术情况、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近期和远期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FNA组比较,DHS组和LPFP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较长,术中出血量则较多,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Harris评分及Harris评分优良率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的30 d死亡率和1年死亡率分别为2.00%和6.00%,均明显低于DHS组的16.00%和22.00%及LPFP组的16.00%和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较DHS、LPFP等其他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更佳,可更好地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和改善近期和远期预后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单位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