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古病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病理学、生物学、体质人类学、考古学等领域。近年来,中生代古脊椎动物的研究案例日益增加,在化石骨骼上发现了破坏、体积变化、变形、增生和肿瘤,其提供的信息愈发引起学术界关注。中国的中生代脊椎动物化石记录相当丰富,已经在恐龙类(包括:鸟类)、有鳞类、似哺乳爬行类中发现了骨折、划咬伤及感染、椎体融合、关节炎及牙病等疾病记录。具有古病理学特征的标本在中国尚有较大的发现与研究空间。本文介绍了病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国际研究进展,并以已发现的中国中生代脊椎动物化石的骨骼古病理学实例为基础,分析讨论这些病变的致病原理、潜在的行为学信息及其病变对动物生存和生态的影响,展望了该交叉学科的发展方向,包括:利用病理研究古生物的形态功能、社会性行为等。
-
单位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