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水位涨落和风浪扰动是高原湖滨湿地的典型生境特征,其对湿地植物吸收底泥砷的影响尚不清楚.为此,以典型湿地植物狭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无水位、低水位和高水位以及无扰动、低程度扰动和高程度扰动共6种不同处理来模拟湖滨湿地水位变化和风浪扰动的生境,测定了不同处理下狭叶香蒲的生物量、地上和地下部分砷质量比、富集系数、转运系数以及磷/砷物质的量比(P/As=c(P):c(As))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水位升高,狭叶香蒲的生物量逐步向地上部分转移分配;不同扰动处理下,地上部分生物量占比情况为低程度扰动<无扰动<高程度扰动.(2)地上部分砷质量比在无水位和高程度扰动处理下最高(分别为6.23 mg/kg和16.96 mg/kg),而地下部分砷质量比则在高水位处理下最高(336.29 mg/kg),扰动程度对地下部分砷质量比影响不显著.(3)狭叶香蒲对砷的积累和转运在不同水位和扰动程度条件下差异显著,富集系数在高水位条件下最大(1.84),而转运系数则是在高程度扰动时最高(0.05);单株植物砷的提取量在高水位和无扰动处理下最大,分别为40.69 mg/株和40.39 mg/株.研究结果可为高效利用狭叶香蒲开展砷污染底泥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