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左房室传导时间对植入双腔起搏器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张姝兰; 强佳琪; 岳庆雄; 李丽娜; 颜培实; 董敬; 乔洁; 林海龙
来源: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1, 35(06): 517-522.
DOI:10.13333/j.cnki.cjcpe.2021.06.002

摘要

目的探讨优化左房室传导时间(LAVI)对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20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随机分为LAVI优化组和非优化组。于起搏器植入术后3个月(观察基点)行食管心电图检查,测量两组患者的房间传导时间(IACT)、室间传导时间(IVCT)并计算在起搏器出厂默认的房室延迟(AVD)状态下的LAVI,其中优化组随即进一步在超声心动图指导下,调整起搏器的AVD以取得左房室最佳机械同步状态下的最优LAVI。所有患者于术后观察基点,6、12、18个月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观察心电传导参数、相关临床表现及预后指标,分析最优LAVI与心率的关系。结果 (1)优化组平均最优LAVI为(130.8±11.9)ms,较默认的LAVI(起搏状态下)值(120.7±18.7 ms)延长(P<0.05)。(2)优化组最优LAVI与心率呈负相关(r=-0.955,P<0.05),心率<70次/分,最优LAVI为140 ms;心率70~80次/分,最优LAVI为130 ms;心率>80次/分,最优LAVI为120 ms。(3)优化LAVI可使优化组E峰减速时间(EDT)、等容舒张时间(IVRT)即刻改善(P<0.05)。(4)优化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EDT、IVRT于术后6个月开始优于非优化组(P<0.05),左房容积指数、E/e′(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的比值)于术后12个月开始优于非优化组(P<0.05)。(5)非优化组的LVEF、EDT在术后18个月的随访期内逐步降低(P均<0.05);而IVRT、左房容积指数则在整个随访期内逐步增加(P均<0.05)。优化组的E/e′在随访期内逐步增加(P<0.05),EDT则在随访期内逐步降低(P<0.05)。(6)随访至终点,优化组累计新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优化组(8.3%vs 23.3%,P<0.05)。结论优化LAVI可以改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并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