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根据经济学一般原理,完整的社会经济运动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组成。"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当然,生产就其片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1]因此,对于社会生产来说,商业的作用不可或缺。但是,由于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性,商业规模被限定在较低的水平上。中国古代的"抑商"政策"对生产过程中的交换环节影响较小,而对分配环节作用较大,即社会剩余劳动如何在剥削阶级内部进行分配,也就是说,它在本质上是减少私商所获社会剩余劳动,扩大国家所得份额,即国家从私商那里夺取商业利益"[2]。基于此,笔者尝试从国家税收变动的视角来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探讨和解释中国古代抑商政策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