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该研究以邯郸市峰峰矿区典型的塌陷自修复区为例,采集不同塌陷年限的农田表层土壤样品,分别测定农田土壤重金属元素(Cu、Zn、Ni、Cr、Cd、Pb、Hg和As)的含量,探讨重金属元素含量随塌陷年限的时空演变规律,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估了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相比未塌陷区,各塌陷年限农田土壤的重金属含量Cu、Zn、Cd、Pb含量均偏高,元素Zn含量随塌陷年限的延长逐年递增,除塌陷6 a外元素As含量逐年降低,其余元素含量变化规律性不明显;对比《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不同年限的农田土壤重金属元素Cd含量均超标,最大超标倍数为16.60;元素Pb和As仅在个别塌陷年限超标,其余元素均未超标。Hakanson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Cd是最主要潜在生态危害因子,其次是Hg、As;所有样点处土壤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均表现为较强生态风险水平。
-
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华北科技学院; 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