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胃肠道炎性纤维性息肉(IF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21年间经外科手术切除或消化内镜剥除后诊断的16例IFP患者临床、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6例IFP中,男女比例1∶1,患者年龄29~87岁,中位年龄60.5岁,14例发生于胃,以胃窦部(9例)最多见,2例发生于大肠,临床症状多表现为上腹部隐痛不适、腹胀,部分病例伴有黑便;病灶形态多样,镜下肿瘤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纤维黏液样间质背景中有丰富的血管网,伴有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表现为肿瘤细胞全部表达CD34(16例),15例表达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A),Ki-67增殖指数较低(1%~10%);15例采取内镜下剥除治疗,1例于胰腺浆液性囊腺瘤手术切除时意外发现,行外科手术切除;12例术后随访,皆无复发和转移。结论:IFP是一种发生于消化道的良性间叶源性肿瘤,具有特征性的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表型,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肿瘤切除后预后较好。
-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