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敦煌学发展初期,以罗振玉为代表的一批学人曾经辑录、影印、摹写、出版了大量的敦煌文献资料,但这些资料在今日的敦煌学术研究中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与挖掘,《贞松堂藏西陲秘籍丛残》便是其中的典型。罗振玉曾将自己收藏的敦煌残卷辑入《丛残》,这些残卷在罗氏逝世后分批散出,其中的一大部分后来陆续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等地。《丛残》中影印的写卷旧图不仅可以校正上述馆藏地最新公开的图版、叙录中存在的疏失,而且为辨明写卷原貌、窥探残卷流散情况提供了珍贵的样本与独特的视角。同时,《丛残》等早期图版资料囿于客观的技术局限与主观的陈旧观念,存在边缘失真、摹写、保留单面等问题,提醒我们应综合利用同一写卷在不同时期的新旧图版,加强对早期文献资料的参考借鉴与吸收利用。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