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运用蒸发罨包疗法的技术要点改进,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就诊的150例混合痔患者,术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红外线组(IR组)和实验组(L1h组、L4h组、H1h组和H4h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基础治疗,换药后IR组采用红外线照射治疗,实验组则采用不同蒸发罨包起始温度和外敷时间进行干预,对比患者术后7 d内创面疼痛评分、肛缘水肿程度评分、创面渗液程度评分、创面愈合天数及湿疹发生情况。结果:在减轻创面疼痛方面,术后第1天,5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7 d,H1h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L1h组,H4h组VAS评分显著低于L4h组(P<0.05);在缓解肛缘水肿方面,术后1~5 d,5组患者肛缘水肿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7 d,H1h组肛缘水肿程度评分显著低于L1h组(P<0.05),术后7 d,H4h组肛缘水肿程度评分显著低于L1h组(P<0.05);在减少创面渗液方面,术后1~4 d,5组患者创面渗液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7 d,H1h组创面渗液评分显著低于L1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创面愈合天数方面,H组患者创面愈合天数均较L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湿疹发生率方面,各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蒸发罨包疗法的起始温度为40℃,外敷时间为1 h的操作要点最利于缓解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并发症及促进创面愈合,临床应用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