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东北亚地域有着数量丰富的游牧、狩猎、渔猎民族,其独特的严寒气象特点对传统村落所居住的民族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问题,故建筑防寒是寒地城市建设中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从这些民族的传统住宅建筑中我们不但能够欣赏到其生活价值,在其身上更有着蕴含民族文化特点的审美价值。这些少数民族的居住建筑我们不仅可以观察到其生存价值,在其之上更有蕴含民族文化的审美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二零一九年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中明确,要大力开展绿色建筑创建活动。东北亚地区的“木刻楞”、“斜仁柱”都是十分具有特色的建筑,这些建筑筑建于延续几百年的传统少数民族部落,其中包含了十分丰富的绿色发展理念,并且为历久弥新的中国北方建筑文化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地处于东北地区的建筑部落,由于多处于寒带地区,其防寒措施值得当代在建筑领域的继承与发展。东北亚地区的建筑也具有强烈的差异性,从围护结构到采暖设施都展现了当地居民不同的生活方式。独特的围护结构建筑最著名的表现为采用木骨桦皮结构的“撮罗子”以及建造“木刻楞”的方式进行防寒保暖,供暖设施采用炉灶、炕、防火墙的主动和被动组合,充分利用能源;“木刻楞”的围护结构在叠木之间选择青苔,以提高建筑的气密性,再借助壁炉提高室内热舒适性。选题通过整合少数民族建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规律,诠释了东北亚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城镇建设的民族自我,传承民族特色审美意识和审美表现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比较分析东北亚少数民族建筑防寒措施,来为少数民族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一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