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依据旅游系统理论,分别以资源禀赋和经营规模、产业效益和产业地位作为投入要素和产出绩效,构建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测度2003~2018年中国31省(区、市)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水平。研究表明:中国森林公园旅游发展速度较快,发展指数年均增长率为6.80%;整体发展水平偏低,排前三位的浙江、江西和黑龙江的发展指数均值分别为35.02、23.41和20.17;区域间的差异很大,指数均值最高值省份(浙江)是最低值省份(宁夏)的16.23倍,其中2018年两者差距达29.90倍;产业规模大,效益可观,资源优势不明显,产业地位仍待提高。2018年,资源禀赋(1.10)和产业地位(1.62)的分维度指数均值明显低于产业效益(7.32)和经营规模(5.01)两个维度的均值。16年来,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热点的空间位置以浙江和江西为起点自东向西呈辐射状扩散,热点省份的空间相关性愈发紧密,由于森林公园旅游发展差异的普遍存在始终未形成显著的冷点区域;重心南北向移动最大距离为260.03km,远大于东西向移动最大距离105.10km。重心轨迹以2006年、2009年为分界点经历了"东北-东南-西南"三个阶段的时空演变过程,大致呈向右倾斜的"η"状,未来有向西南移动的态势。按得分将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水平分为发达、较发达、发展中、欠发达四个等级。2003年96.77%的省份处于"欠发达"水平,2018年"发展中"及以上等级占总数的54.84%,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水平的等级实现了快速提升但还不成熟。文章指出,应秉承高质量发展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积极响应国家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要求,优化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格局、促进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均衡协调发展,实现森林旅游产业发展整体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