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总结胃炎性纤维性息肉(IFP)患者的胃镜下表现、超声内镜下表现和病理特点,提高诊断能力。方法纳入2011年9月至2016年11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行内镜下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49例胃IFP患者,回顾性分析其病史、内镜检查、治疗和随访情况。结果 49例胃IFP患者中,男16例,女33例,平均年龄为54岁;病灶最大径为1.0~2.0 cm者33例(67. 3%);病灶单发48例,多发1例;病变位于胃窦前壁17例(34. 7%),胃窦后壁7例(14. 3%),胃窦小弯侧7例(14. 3%),胃窦大弯侧7例(14.3%)。41例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位于黏膜下层28例,位于黏膜层、黏膜肌层13例,超声内镜检查误诊率为29. 3%(12/41);表现为低回声结构26例,高回声结构11例,偏低回声结构4例。所有患者均在内镜下一次性切除成功,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其中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37例,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1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能明确诊断,最后经病理确诊。术后病理检查显示,黏膜下层或黏膜固有层梭形细胞增生,束状、交错状排列,或以瘤细胞围绕小血管及黏膜腺体形成旋涡状或洋葱皮样结构。47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1个月,至截稿患者均存活,且无病灶复发及转移。结论胃IFP术前误诊率高,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诊断。因大部分病灶最大径<5 cm,首选内镜下切除治疗。
-
单位浙江省台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