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外伤术后初始肠内营养与初始肠外营养两种营养支持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十二指肠外伤行手术治疗的52例病人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女7例;年龄18~66岁,平均(42.3±12.4)岁。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13~34分[(20.0±6.7)分]。病人术中行空肠插管造口术,术后经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根据病人术后初始营养支持方式分为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组(PN)。其中EN组39例,PN组13例。收集并比较两组病人基本资料,十二指肠损伤位置及分级、伴随损伤、损伤程度评分、术后第1天和第7天实验室检查指标、肠内营养耐受情况及预后相关指标。结果:两组病人术前基线特征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EN组术后平均(2.5±0.5)d开始接受初始肠内营养治疗,其中23例(59%)病人接受补充性肠外营养,补充性PN持续时间为(7.9±4.7)d。EN组中16例(41.0%)病人因消化液引流量增多而接受肠液回输;腹痛和/或腹胀4例,暂时中断或减少肠内营养输注后缓解;菌群失调3例,根据粪便细菌涂片结果,通过选择性肠道去污治疗后康复。PN组术后(2.7±0.8)d开始接受初始肠外营养治疗,术后(4.9±1.9)d开始行肠内营养治疗。在术后1周的治疗过程中,PN组病人比EN组病人获得的总能量更多,1周后两组病人获得的总能量无差异。EN组术后第7天血清前白蛋白明显高于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N组术后第7天血清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EN组相比,PN组ICU及住院时间更长、十二指肠渗漏发生率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十二指肠外伤术后经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可行的。初始肠内营养治疗可以减轻病人炎症反应,改善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