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I、腰围和腰身比与2型糖尿病发病关系的队列研究

作者:杨香玉; 张明; 罗新萍; 王瑾瑾; 尹磊; 庞超; 王国安; 沈艳霞; 吴东亭; 张璐; 任永成; 王炳源; 张红艳; 周俊梅; 韩成义; 赵阳; 冯天平; 胡东生*; 赵景志*
来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6, 50(04): 328-333.

摘要

目的探讨BMI、腰围和腰身比与2型糖尿病(T2DM)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于2007年7—8月和2008年7—8月选择河南省某县的两个乡(镇)为研究现场, 以自然村为单位,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对20 194名18岁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 以及空腹血糖及脂质谱检测, 共有17 236名进入队列。2013年7—8月和2014年7—10月随访到14 720名(应答率为85.4%), 最后11 643名(男性4 301名, 女性7 342名)研究对象被纳入随访研究。应用发病密度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基线时BMI、腰围、腰身比及其不同组合, 以及各指标基线和随访时的动态变化与T2DM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在11 643名随访研究对象中, 新发T2DM 613例, 平均随访时间为6.01年, 发病密度为0.89/100人年。调整基线时性别、年龄、吸烟、饮酒、糖尿病家族史, 以及FPG、TC、TG、HDL-C、SBP、DBP基线与随访的差值后, 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 基线时BMI超重组、BMI肥胖组、腰围异常组及腰身比异常组人群的T2DM发病风险均高于基线相应指标正常组人群, HR(95%CI)值分别为2.05 (1.62~2.59)、3.01(2.33~3.90)、2.34(1.89~2.90)、2.88(2.21~3.74);且基线。BMI、腰围及腰身比均异常组人群的T2DM发病风险最高, HR (95%CI)值为3.32 (2.50~4.40);无论基线。BMI或腰围正常与否, 基线。腰身比异常人群的T2DM发病风险均有所增加, BMI正常且腰身比异常组、BMI异常且腰身比异常组、腰围正常且腰身比异常组、腰围异常且腰身比异常组的HR (95 %CI)值分别为1.88(1.29~ 2.74)、3.08(2.34~4.05)、2.15(1.53~3.00)、3.22(2.45~4.23);基线和随访时动态变化分析结果显示, 基线时腰围或腰身比正常组人群中, 随访时腰围或腰身比转变为异常均增加T2DM的发病风险, HR(95%CI)值分别为1.79(1.26~2.55)、2.12(1.32~3.39);而在基线时。腰围或腰身比异常组人群中, 随访腰围或腰身比异常组比随访腰围或腰身比正常组人群的T2DM发病风险高, HR (95%CI)值分别为2.16(1.42~3.29)、2.62(1.63~4.20)。结论 BMI、腰围或腰身比异常均增加T2DM发病风险, 且三者异常聚集数目越多, T2DM发病风险越高。促使腰围或者腰身比由异常逆转为正常可以降低T2DM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