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初看王安忆的《长恨歌》算不上改编难度最大的那类文学作品。线性叙事、唯一主人公、围绕主人公命运展开的跌宕情节,都是传统话剧舞台钟爱的"寻常"要素。然而,改编的难度就潜藏在种种"寻常中"——难度首先在于原著中大量的心理描写。王安忆一再强调,王琦瑶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她的美"是给家人享用的""真正代表了大多数的"。但是,不甘寂寞的上海偏偏让她看见了另一种可能——争一争的可能。王琦瑶内心的战斗欲没有熄灭过。少女时期的朋友不是她的对手,蒋丽莉真心爱程先生而王琦瑶仅把程先生当作"底";中年虽落魄了,但有了对手严太太,立刻就要烫头做旗袍;到了晚年,也要和自己的女儿比,要和当下最时髦最年轻的比。但是,纵然心里千回百转,那战斗欲和不甘心是绝不能写在脸上的,甚至要反过来以"不争"的面目出现,于是我们看到了原著中关于人物心理的种种精妙描写。